第131章 幽云十六州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“兴王,如何看待高粱河之战?”赵昺无奈而又不甘地问道。

“这,臣不敢妄言。”赵与珞低着头轻声说道。

“那兴王觉得当年定难军之事又如何?”赵昺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。

定难军节度使始于唐末拓跋思恭也就是李思恭,唐僖宗因拓跋思恭平叛有功,赐李姓。

此后党项族拓跋氏一举奠定了其家族割据西北的基础。

宋太宗皇帝时期,李氏内讧,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早已经入汴梁纳土归降,太宗皇帝趁着李氏内讧之际,打算彻底收编定难军的计划一开始也很是顺利。

奈何李继捧的族弟西夏太祖李继迁(追谥神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)表示不服,又设计逃过了宋朝的“盛情邀请”直接跑路,从此西北战事起。

太宗采用剿抚并用的方法,看似挑不出来毛病,实则十足的臭棋。

到底是直接砍死还是诏安优抚?

没有主次,导致前方将领根本无所适从。

而李继迁也看出来门道,打的赢就干一票,打不赢就表示要归顺,反复不断。

宋夏战争持续百年之久,这个曾经被太宗皇帝视为“疮疥之疾”的西北李氏,逐渐如牛皮膏药一般,终北宋一朝都无法被治愈。

西北李氏搅乱了整个北宋,而六百年后,同为米脂县的李自成灭亡了大明王朝。

西夏太祖李继迁在投降和叛乱中摇摆不定,大顺皇帝李自成也是反反复复。

赵昺看了看赵与珞,也不再说话。这些话题已经很严重了,到了不是一个臣子可以妄言的地步。

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赵宋: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

整整三百年间赵宋不但没有实现汉唐时期“华夷一家”的大一统,反而在北方草原民族铁蹄的蹂躏下一步步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。

靖康耻,徽钦二帝北狩;崖山前,左相负帝投海。

“这一切,究竟是为什么?”

赵昺肝肠寸断,在心里反复自问道。

高粱河之战的惨败是太宗皇帝想的太简单了,以为自己携带平北汉之威,便可以趁其不备,轻而易举一战攻克幽州,成就不世之功。

事情总是要一件一件的办,哪有什么毕其功于一役的,哪有什么一战定乾坤。

北宋是一个令人无比唏嘘不已的王朝,它本有希望超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从天地会总舵主开始穿梭武侠世界 红楼生存录 火中重生:烈焰之魂! 三国:和貂蝉喝酒 雪中:收徒后,暗觉自身已无敌 千羽谱:夜医 大明: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鬼明 百里独行 盛唐挽歌 亮剑: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明朝最真实科举 再造河山,从被女侠绑架开始 女帝赐死:玩家助我黄袍加身 那年,那雪,那个执戟书生! 云之羽:宫二先生的妻子带球跑 蜀汉 我爹是奸臣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逆境富豪